这些年随着专业舞台设备和相关科技的不断提升,各种文艺表演的形式也越发地丰富而综合。各类活动对话筒数量及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包括很多非专业的演出活动,对舞美、灯光、音响、视频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很高。在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给演出音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实不管活动形式是专业还是业余,充足的话筒数量,都是对声音质量和现场稳定性的有力保障。但并不是话筒越多声音就越好、安全性就越高。从拾音的角度来讲,能用一支话筒充分拾取的声源,就没必要用多支话筒。除了会增加相应的调音工作量,还可能形成不必要的干涉和串音,控制不好会适得其反。从安全角度来讲,每增加一支话筒,无形中也增加了一份产生噪音的隐患。比如接头导线等接触不良、无线系统断频串频等现象。另外控制台所用的通道过多,导致频繁翻页,也存在着误操作、系统反应迟缓等安全隐患。除了物力的增加,人力、精力、时间都要相应增加。所以即便在硬件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对过多的话筒需求量,我们也有必要通过安全合理地设计,适当精减其整体数量。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一些话筒用量较多的活动,积累了一点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那些涉世未深的从业者,在工作中带来一点帮助。
首先强调一点,我为大家分享的经验,适用于表演形式 丰富且多变的综合类演艺活动,所谓精减数量,是指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将部分话筒和通道在不同节目中反复使用,从而减少整体数量。对于具体节目,为了准确地还原声音细节,有时还要特意增加话筒。比如键盘类乐器,高低音部分就应分别拾取。像传统音乐会、完整的戏剧、戏曲等剧目,内容形式相对固定,话筒配置必须符合乐队编制和剧情需要,一般没有太多精减的空间。另外本文所阐述的话筒调度,也主要指适合灵活牵换的各类无线话筒。
发射器种类
按发射器分类,舞台表演常用的无线话筒主要有三类。
一、手持式发射器:
圆柱形手柄发射器,配上可拆卸或一体的,动圈式及电容式拾音头。一般灵敏度较低,指向性为心形或超心形,大多已经做了相应的低频衰减和防喷处理,适合人声近讲使用。也可安装在支架上,给适合近拾音,且低频响应要求不高的乐器使用。方便灵活,但不适合远距离拾音,或给低音乐器使用;
二、腰包式发射器:
一般为烟盒大小的方形发射器,适合隐藏在大部分服装内。也可用胶带等外力固定在众多乐器或道具上。通过短线连接领夹或头戴等微型拾音头。大多为驻极体或电容式,指向性多为全向或心形。通常领夹灵敏度相对较高,适合中近(约8-20CM)距离拾音,或近距离拾取声压较弱的音源。头戴灵敏度相对较低,适合人声和部分乐器的近及超近(约2-12CM)距离拾音。两种拾音头隐藏性都很好,但普遍低频响应欠佳。受结构影响,佩戴与安装的速度相对迟缓;
三、直插式发射器(俗称“手雷”)
体积与腰包相当的小型发射器。隐藏性也与腰包相当。自带卡侬座,可直插任何带卡侬头的有线话筒,也可通过选配或定制的适配器连接微型话筒。与声音相关的指标和拾音方式,完全取决于所连接的话筒。
有线电容及动圈话筒拾取
当我们承接到一台,表演形式比较丰富的综合晚会时,首先应通过与导演组及表演者的沟通,更多地了解不同节目的具体形式,拟定话筒类型及数量的初期方案。通常状况下,不需要临时迁场的声源,比如在舞台后方或台侧,固定不动的乐队、合唱等,建议用有线电容及动圈话筒拾取。一是有线话筒相对稳定,安全性更高;二是可减少无线系统的负担,规避串频等隐患。
直插式发射器拾取
如器乐、合唱等相对固定的节目需要快速迁场,建议采用直插式“手雷”配相应的有线话筒,可同时满足了音质和灵活性的要求。“手雷”也适合用在弹唱类节目,若条件允许,乐器和人声最好分别拾取。比如乐器用带支架的“手雷”配电容话筒、人声用带支架的手持或头戴话筒。如果是表演者较多的弹唱组合,也可按小合唱的形式处理,即用几支电容话筒配“手雷”均匀拾取。乐器和人声的比例靠话筒位置来平衡。歌手、主持等尽量使用专为人声设计的手持无线话筒。一些适合近拾音,且对低频响应要求不高的乐器,也可以用固定在支架上的手持话筒拾取。
头戴话筒拾取
带有动作表演的节目,比如情景剧、戏曲、小品等,自然要使用无线头戴或领夹之类的微型话筒。如有选择余地,应首选头戴话筒,由于拾音距离近且方向易控,相比领夹话筒,会得到更高的传输增益和更好的频率响应。也可将皮肤色的领夹话筒固定在演员头部拾音,比如用胶带贴在额头或脸颊上。由于领夹头的灵敏度比较高,位置不宜距嘴过近,以免造成削波失真或喷话筒等现象。
上述是一些常见表演形式的常用拾音方式,我们通过沟通和了解,便可拟定所需的话筒类型和数量。然后根据节目顺序,制定具体的拾音方案。
麦克风明上与暗上
大多数导演在选节目和排顺序时,都很少会考虑拾音问题。由于综艺演出的节目丰富类型多变,迁场和串连便成了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走台合成中要重点设计与排练的。话筒的分配和调度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迁场时上下话筒是在所难免的,经验丰富的导演会通过节目的调度、主持或视频的衔接、布景的切换、灯光的变化等手段,赢得暗中摆台和撤场的时间,减少和淡化迁场的环节。音响师也可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措施,向导演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当然在不影响节目进行和视觉效果的前提下,音响师可任意调整拾音方式。通常音响人员暴露在观众视线内的话筒上下,可称为明上。反之则为暗上。其实除了一些需要使用话筒支架,又不方便用上述手段,暗中上下的环节外,大部分迁换,都可以采取暗上的方式。最见效的应该是提前将话筒安置好,由演员直接带上场。这肯定是大部分导演更愿意接受的方式,也可以规避由于立杆话筒方向和位置的偏差,而对拾音效果造成的影响。
乐器拾音
各种微型无线话筒,对各类临时上下且适合近拾音的声器乐表演,都很适用。配有很多乐器的专用卡架,用卡侬适配器可直插“手雷”,用选配的腰包适配器,可接驳对应的腰包发射器,是乐器近拾音的较佳选择。将头戴话筒的耳挂部分拆除,把带短杆的拾音头贴在乐器上,也很实用。这两种方式都能与声源保持5—10CM的距离,可有效地减弱,超近距离拾音容易产生的失真,也可以适当减弱误碰拾音头的概率。若只有领夹话筒可选时,一定要慎重,因为领夹拾音头的最大承受声压相对较低,又不方便控制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所以不适合近距离拾取较大声压的音源。当然也可以用一些软接触的物理手段,使其适当远离发声体。
麦克风安装和更换
不论是头戴、领夹还是乐器的专用贴麦,安装和更换都需要一定时间。为了确保位置和指向的准确,经常要借助胶带等外力固定,因此要在相邻的节目共用,(比如利用报幕和前奏的时间,替换头戴话筒)是很难实现的。但如果将不同的微型话筒头提前固定在对应的拾音对象上,只更换发射器却很省时间。只要在腰包上一拔一插便可更换相同接口的微型话筒头。而小巧的发射器,也可以迅速地安置在合适位置,比如放在口袋或插于腰间。基本上有几句主持词或几小节前奏的时间,便能完成一次更换。前提是必须把下一个节目需要的话筒头提前固定好。另外拔插接头时,必须处于哑音或断电状态。
多通道
为了使用的灵活性,笔者在购置无线系统时就本着一机多用的原则。我处共有无线接收40个通道,发射却配了60个通道。手持、手雷和腰包各20个通道。频率都在同一范围内,方便替换和共用,微型话筒以头戴为主。这样规划下来,成本要低于60套独立的无线系统,但交替使用的灵活性,却远远大于40个通道。为了增加临时的通道数量,还可以把两台发射器调成同一频率。比如在腰包用量较大的节目中,可以临时占用,当时闲置的手持发射器的频率,即临时将其电源关闭。必须注意的是,两台同频的发射器,使用时只能开启其中之一。
上述这些措施,确实能够有效地扩展临时通道数量。再经过合理地交替调度,则可大幅度精减实际通道的总量。但如果设计不严谨,执行不规范,也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周全,话筒交替的时间和数量都要留有余量,主要话筒应有备份,尽量少在相邻节目之间共用通道。上面提到的拔插发射器、共用频率等方法,虽然本人经常使用,但也实属无奈之举,必须有一个精明严谨的专业团队来具体实施,否则很难保证安全。
数字调音台
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使用数字调音台。能够方便地存储和调用场景,才能使多变的节目形式始终保持走台调音时的基础状态。控制编组(VCA或DCA)的多次分配,通常也可以随场景一起存储和调用。所以在不方便翻页时,该功能非常实用。尽管如此通道的规划还是需要周密设计的,尤其是碰到推杆不能完全自定义的调音台。那些重要且需经常调整的通道,要尽量放在显眼且顺手的位置,比如整片区域的两端。如果条件允许,用不同颜色来区分重要通道,也是减少误操作的有效措施。因为控制编组只能集中控制电平,那些随时可能调整均衡、压缩等参数的通道,需要方便单独处理。最好能将这些重要通道和控制编组的推杆放置在同一页面,这在几个区域能分别翻页的调音台上,较容易实现。在推杆的分配上应着重考虑,同一场景尽量减少翻页。为了凑在同一页面上,同一通道也可在不同页面重复分配推杆。那些在不同节目中重复使用的话筒通道,调整幅度一般会很大。切换场景时要提前确认,一旦调错场景很难补救。因此笔者在存储场景时,最后一步是全部哑音,当前节目结束便迅速切换下一场景,确认无误后再手动解除哑音(可用哑音编组功能)。虽然多了两个动作,却能增加一份安全的保障。
当然还有很多不太常见,或独特创新的表演形式。对话筒拾取和配置的方案,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对于常规的拾音方式也没必要循规蹈矩,关键要看话筒的拾音特性,与音源在相应节目中的声音特性是否相符。其实各类话筒,声音特点虽然不同,但适应范围都很广泛。有些参数上的差异,是可以用后级设备的调整来弥补的。比如通过均衡和电平的调整,就可以使两支不同类型的话筒,在拾取某些音源时,听感非常接近。因此拾音方案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灵活处理。总之,合理地分配和调度话筒,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细致周密地设计实施。在保证声音效果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对专业设备的充分利用,有效地精减话筒和通道数量,既可以节省有限的资源,又能为整场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安徽仁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声学和电声学技术十七年,是一家以声学设计为依托,率先提出行业 “声学装饰设计”的理念,集成音响工程的设计、销售、施工、演出庆典策划、舞美设计、舞台灯光音响出租、智能化控制、歌手录音制作一体的高端音响工程和演出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声学领域的公司。产品涵盖明星演唱会,音乐厅,夜总会、KTV、酒吧、大型演艺场所、数字会议系统、多功能厅等。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十余年的沉淀、积累、发展和完善以及在广大新、老客户的支持和帮助下,现已打造出响亮的公司品牌。如多媒体、音乐厅、剧场、歌剧院、酒吧酒店、广播和从最小的会议室到最大的体育场等项目上。安徽仁坤信息科技音响公司致力于品牌专业音响、合肥高端会议室音响、多功能厅室灯光音响、合肥KTV灯光音箱、合肥学校广播音响、合肥高端私人5.1 7.1 7.2影K合肥高端别墅音响、合肥酒吧灯光音响、合肥酒店灯光音响、会议音响系统、影院音响、舞台音响工程、牌凭借优质的专业音响设备和完善的音响设计方案完成了大量有影响力的音响工程,联系热线13966712359,欢迎咨询!